找到相关内容44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谈学与修

    佛法相应。深一点讲修行的根本之处在于“意”的改变,因为无论是身体的行为,还是语言的表达,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取决于个人的起心动念。佛法告诉我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所得的善恶果报,都是由我们自己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8.html
  • 略说众生变现器世间

    略说众生变现器世间   林国良   关于众生变现器世间,人们会有种种疑问,大体涉及到两方面:一是器世间由众生变现的疑问,二是众生各自变现各自的器世间的疑问。具体来说可以有许多问题,试举二例:一、众生能变出器世间,那你倒变个杯子出来看看?(与楼主的疑问类似。)二、我的杯子应是我变出来的,你打破了我的杯子,但你怎能打破我变出的杯子?如果说此杯是众生共同变现,那也有我变的这层因素,所以归根结底还是...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949696.html
  • 论佛教环保思想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也说明,要实现环境的清净庄严,根本在于净化人的心灵。 所以说,生态环境的失衡,空气的污染、各种资源的破坏,动植物的濒临灭种,归根结底,都源自于人类欲望的无法满足和人心的极度贪婪。擒贼先擒王,...

    释宏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052724.html
  • 佛教哲学三论

    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根据,因此,归根结底是没有独立的存在本性。缘起性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佛教的哲学分析传统的宇宙生成论,它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由于相关的条件和因素相互聚合、作用或者离散、失效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2553280.html
  • 树立僧格——佛教公众形象之关键

    祥和,为僧人修行办道和居士体验佛法营造良好的宗教氛围;促进僧人成就道业,完善僧格。   二、事理圆融、循序渐进,树立僧人出世品格   讲到寺院道风建设,树立良好寺院形象,归根结底都为树立佛教公众形象...

    明法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2957181.html
  • 友好交流的和平使者――池田大作与中国

    对中日关系有透彻理解与凛然正气的。池田自己说,他之所以在日中关系冷到极点的1968年敢于呼吁恢复日中邦交,是由于他认为“没有占人类1/5人口的中国广大民众的友好,任何评论、未来展望归根结底都是空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3759227.html
  • 佛教、基督宗教对生命本质和社会参与的比较思考

    相会。”这不仅在说痛苦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而且在说,因为人生有痛苦,有生命的困惑,才有对超越的追求及宗教的沉思。  归根结底,佛教与基督宗教都认为,人的欲望、贪婪使人生有痛苦。故而佛教的菩萨戒与基督宗教...

    李平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0459321.html
  • 真如何如——评王恩洋《中国佛教与唯识学》

    之下为第一人。”正因为王恩洋唯识学精纯,所以他能果断地将体用这种中国思想色彩浓厚的范畴剔除至佛法义理名相之外。  事实上,正如《成唯识论》所言,“远离增减二边,唯识义成,契合中道。”唯识学归根结底也...

    肖永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91463113.html
  • 和平,生态,与大乘精神

    不是神。人的活动创造世界,也创造人本身。世界的状况,人生的状况,归根结底是人自身活动的结果。因此,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种种异化和解放运动,只能是为了人。小乘佛教反映了世界人生是“苦”的一面,但它把人从“苦...

    杜继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80564858.html
  • 科学视野中的文殊智慧

    沦丧、人为物役、信仰缺失、心灵空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我们缺乏一种超越精神和圆融精神所致。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到东方古老的“元智慧”中寻找对治良方的主张。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病态与...

    肖黎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3965461.html